引言
孤島原油中瀝青質、膠質含量高,油、氣、水三相分離器脫氣效果較差,加之注聚采出液中的聚合物殘留成分的進入,原油泡沫細小,消泡困難,容易冒罐這一問題多年來一直未得到解決。2000年針對這一課題進行了調研,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。根據(jù)泡沫特性,對國內(nèi)外30余種消泡劑[1]進行了室內(nèi)消泡評價實驗,發(fā)現(xiàn)消泡效果好的品種甚少,而且價格昂貴。
為了提高消泡效果,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,研制合成了聚醚型和脂肪酸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,并與大分子混合醇進行了復配,獲得了較好的消泡效果,該產(chǎn)品取名為LG-8消泡劑。
1消泡劑的研制
1.1 原料
合成用原料有丙二醇聚氧丙烯醚(BP-09)、環(huán)氧丙烷、環(huán)氧乙烷、大分子混合醇、甘油、脂肪酸、煤油。
1.2 聚醚合成方法
將計量好的BP-09投入高壓不銹鋼反應釜內(nèi),按比例加入KOH,開啟攪拌并加熱至95~
1.3 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
將一定量的甘油與催化劑H2SO4混合,加入圓底燒瓶,再加入定量的脂肪酸,加熱至
1.4 產(chǎn)品復配
向反應釜內(nèi)投入計量好的煤油和混合醇,在室溫條件下攪拌10min,然后投入計量好的聚醚XP-2,攪拌10min;再投入計量好的甘油脂肪酸酯,攪拌10min后出料。即為LG-8消泡劑。
2 室內(nèi)消泡評價實驗
合成消泡劑小樣LG-8后,在孤島孤三聯(lián)合站和孤四聯(lián)合站進行了評價實驗,攪拌時間約20s,其效果見表1、2。
實驗表明,LG-8消泡劑在加量濃度為5mg/L時,消泡速度較不加藥時快3~4倍,所消泡沫體積最高可達54%,達到了現(xiàn)場試驗的條件。
3現(xiàn)場試驗情況
隨著氣溫的降低,進站原油溫度降低,原油粘度增大,原油中泡沫增多。3號沉降罐泡沫高度為
從表中可以看出,在加藥第三天后,各油罐泡沫總高度由
為檢驗消泡劑的效果,
2001年1月,氣溫進一步降低到零下
4結論
聚醚型、脂肪酸酯型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有較強的消泡能力,對其性能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LG-8消泡劑的研制成功,表明化學劑的合理的復配可獲得更好的協(xié)同效應。
參考文獻:
1 王云峰,張春光,侯萬國.表面活性劑及其在油氣田中的應用.北京:石油工業(yè)出版社,1995